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是中国电视教育的最高学府,是国内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始终引领着我国电视教育的发展。五十多年来,电视学院建立了专业的媒体精英培养模式,组建了卓越的广播电视教学团队,培养了无数的广播电视行业人才,被誉为
本次电视学院微专业强势推出15门课程,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发展前沿等多个层面,解码智媒时代的特征与趋势。学院王牌教学团队将倾囊相授,为你打开数字时代视听作品生产与传播的新世界。
在“2025视听中国‘石榴花开向未来’‘三月三’新视听作品大赛”中,电视学院师生编创作品《咱们新疆好地方》荣获一等奖;《解码中华文化基因》(民族篇)荣获三等奖。
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学生作品荣获1个全国赛特等奖、3个全国赛一等奖。
电视学院实践创新团队的师生们共同制作了《咱们新疆好地方》《十年百变》《解码中华文化基因》《行走中国》等系列作品。他们积极创新视听语言,通过视频运动跟踪、图片分层建模等技术,还原不同场景,力求给观众带来“直抵现场”的视听体验。
短视频与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双一流学科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优势,扎根我国媒体深度融合前沿,紧密结合短视频、数字融媒体编创、新媒体运营等媒体行业新兴领域发展,面向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战略需求。
本微专业旨在带领学生探索数字文化发展前沿,洞悉互联网传播规律,理解短视频创作与数字文化传播的核心理念,提升学生在人工智能影像创作方面的水平,培养学生掌握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能力与相关运营技能,有效提升在视听新媒体创新传播领域的融合素养与复合能力。
本微专业以新闻传播学科为基础,以互联网文化、数字媒体编辑、融合出版及文化传播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为目标,借助“智能融媒体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融合出版与文化传播国家新闻出版署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实践实验平台的良好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的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培养学生融入数字文化前沿领域的能力,纵观网络传播的国际与本土趋势、探索视听新媒体的创新传播空间的技巧,力求使学生在短视频制作与数字文化传播领域知行合一、勇于创新、知微见著、融会贯通,以微专业关照大学科,以快学习展望新时代。
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修读本微专业课程,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视听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传媒领域的前沿发展及最新动态。
掌握人工智能影像和视听创作的方法与技能,具备短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制作等方面的 专业能力,具备与数字文化传播相适应的业务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校内:本校2024、2023、2022 级全日制本科生(含在读双培生)、在读研究生,学有余力,不与主修课程时间冲突;
校外:对短视频与数字文化传播微专业感兴趣,学习时间有保障,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
校内学生采用线下面授;校外学生可选择部分或全部线上听课的授课方式,其中5天实训作品课,校外学生可选择参加由专业教师团队线下指导的实训作品课或选择参加线上指导完成作品。
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在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颁发微专业证书。
校外人员在规定学制内修完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颁发微专业证书。
2025年9月10日本科生院统一公布校内学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学生登录学校交费系统缴纳第一学期课程费用,具体安排请以届时通知为准。
2025年9月10日电视学院公布校外人员录取及缴费通知,具体安排请关注电视学院公众号届时通知。
微专业课程费用按学分收取,370元/学分,总计6845元。每学期缴纳凯发国际娱乐官网入口网址的课程费用根据实际开课学分计算。